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如何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上“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宏觀政策如何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對此進行了全面解讀。
一、8個字形容當前經濟:持續恢復、穩定回升
如何評價我國當前的經濟形勢?明年經濟工作面臨哪些挑戰和積極因素?
寧吉喆表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可用8個字形容:持續恢復、穩定回升。
2020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取得了抗疫和發展的顯著成就,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已經完成,“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防險能力、抗壓韌性和發展活力。
“三個率先”世人矚目——
在世界上率先控住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預計2020年經濟增速2%左右,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三大實力躍上新的大臺階——
經濟實力大幅躍升,預計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科技實力不斷加強,探月工程、深海探測、量子計算取得重大進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糧食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制造業規模連續11年居世界首位。
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
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污染防治攻堅戰效果顯著;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取得成效。
“六穩”“六?!泵黠@見效——
穩就業保就業保民生目標實現,前11個月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保市場主體穩預期穩金融看到實效,全國市場主體達1.3億戶;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取得成效;保糧食安全保能源供應?;鶎舆\轉任務得到落實。
當前,全球疫情擴散蔓延態勢還在持續,世界經濟恢復增長還缺乏支撐,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國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結構性矛盾依然凸顯,疫情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較大。
我國仍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對于促進經濟持續恢復和平穩發展,我們有信心、有基礎、有底氣。
信心,來自于我們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基礎,來自于我國有完整的生產體系、完善的配套能力、健全的基礎設施,擁有強大的供給能力;有14億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形成超大規模的內需市場;有9億勞動年齡人口、2億技能勞動者,兼具人口紅利和人才紅利,再加上改革開放的紅利。
底氣,來自于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我國宏觀經濟治理能力持續提升,宏觀調控經驗不斷豐富。特別是2020年,面對嚴峻挑戰,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及時精準、有力有效,促進了經濟穩定恢復。
二、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2021年構建新發展格局“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為此,國家發改委將重點做好哪些工作?
對此寧吉喆明確,圍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著力做好五方面工作。
第一,著力提升供給體系質量。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著力聚焦科技創新等短板弱項。在布局創新體系方面,大力推動懷柔、張江、合肥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打造自主安全可控產業鏈供應鏈方面,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盡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
第二,切實加強需求側管理。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推動形成強大國內市場。一方面,深入挖掘消費潛力。著力挖掘新型消費潛力,制定出臺《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推動養老、托育、家政等服務標準化、品牌化。另一方面,圍繞“兩新一重”擴大有效投資。
第三,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在市場化改革方面,制定出臺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實施好新修訂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深化重點領域價格改革;做好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相關工作。在高水平開放方面,實施好新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和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著力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第四,深入推動綠色發展。圍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中長期目標,制定并實施相關保障措施。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鋼鐵、石化、化工等傳統高耗能行業轉型升級。嚴格控制能耗強度,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安全穩定可靠供應水平。加快完善有利于綠色低碳發展的經濟政策,增強草原、綠地、湖泊、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
第五,扎實辦好民生實事。強化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幫扶,更好發揮創新創業對就業的帶動作用。研究制定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實施方案。針對“一老一小”、住房保障等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研究提出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做好糧油肉蛋菜和煤電油氣運的保供穩價工作,保障居民基本生活。
三、宏觀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許多中小企業經歷疫情沖擊,可以說是大病初愈,需要持續的政策支持來恢復元氣,一些企業也擔憂政策撤得太急難以承受。明年宏觀政策如何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如何把握好時度效,不急轉彎?
寧吉喆強調,一是把握好宏觀政策的方向,保持政策的連續性,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優先就業的政策。
二是把握好宏觀政策時度效,保持政策的穩定性,避免急轉彎。隨著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宏觀政策將逐步回歸常態,一些臨時性救助政策將穩妥退出,但必須堅持穩中求進,繼續落實“六穩”“六?!惫ぷ魅蝿蘸驼叽胧?。穩定市場主體的政策,如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將延續實施。投資政策如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專項建設債券總體穩定。
三是把握好宏觀政策節奏,保持政策的可持續性,瞻前顧后、統籌安排。與前幾年相比,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于2021年宏觀政策取向的表述,增加了“可持續性”。主要是考慮處理好當前和長遠、需要和可能、恢復經濟和防范風險等關系,以政策的可持續實施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宏觀調控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開放增加發展動力,促進經濟轉向創新驅動、內生增長軌道。
四是把握好宏觀政策重點,提高政策精準性,科學有效實施。加強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結構調整、綠色發展、收入分配調節的支持;優化投資結構方向,加快補齊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等領域短板;重點圍繞新型消費、區域消費中心建設、農村消費、消費供給等方向,推出有針對性的舉措。
五是把握好宏觀政策目標,增強政策協調性,維護經濟正常運行。宏觀政策要鞏固經濟恢復基礎、熨平經濟波動,促進經濟增長、就業、價格等經濟運行指標回歸合理區間。要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發揮好就業、產業、投資、消費、環保、區域等政策作用,協同互動,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