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開會議,會議首次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此前,中央政治局11月30日下午就加強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舉行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亦提到“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反壟斷、公平競爭審查等工作”。
10月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明確要求“打破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推進能源、鐵路、電信、公用事業等行業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以及“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機制”。
這是中央對當前數字經濟領域,尤其是對平臺經濟中出現的壟斷和資本無序擴張發出的治理信號,傳遞出市場將嚴格監管等重要信息。
近期,與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相關的政策也密集出臺:
10月3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專題會議提出,金融科技與金融創新快速發展,既要鼓勵創新、弘揚企業家精神,也要加強監管,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有效防范風險。
中國政府網
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發布,要求著力預防和制止排除、限制競爭的壟斷行為,維護平臺經濟領域公平競爭,將大型互聯網企業涉足金融行業納入宏觀審慎監管,并引導和激勵平臺經營者將更多資源用于技術革新、質量改進、服務提升和模式創新。此外,還引入了“必需設施”等理論,這可能會給中小企業帶來更多進入細分市場,更有效地參與競爭的機遇,共享互聯網經濟發展成果。
中國政府網
11月30日,在就加強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舉行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上,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反壟斷、公平競爭審查等工作被提出。
中國政府網
這一系列政策規范的出臺,也意味著中國互聯網反壟斷強監管時代或將到來。
為何要強化反壟斷?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崔成表示,反壟斷一直是市場經濟國家經濟立法的核心,更是保證公平競爭、推動技術進步與創新的必要前提。在中國經濟步入新發展階段,經濟增長將主要依靠創新驅動來拉動的情況下,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更具有現實意義。
互聯網平臺具有非常強的雙邊市場特征,容易形成較高的市場集中度,可以視為一定程度上的自然壟斷。當前的互聯網巨頭,業務邊界越來越廣,蔓延到整個國民經濟的各條線上,一定程度上對競爭有阻礙作用。此外,平臺經濟中由于存在著網絡效應、多邊市場結構、供需兩側的規模經濟效應、跨界經營和算法等技術導致的“監管脫敏”,使得大平臺容易形成壟斷。封殺競爭對手產品、大數據“殺熟”、捆綁銷售、利用混合經營模式規避監管等是平臺經濟中不正當競爭和壟斷中比較常見的形式。平臺經濟的壟斷破壞了市場競爭秩序,抑制了創新,損害了消費者權益。
反壟斷旨在抑制市場負外部性,鼓勵公平競爭,保護消費者權益,防范系統性風險。不僅能限制大型平臺的無序擴張,也能增強中小企業在大型平臺面前的談判力,保護中小企業免于大型平臺反競爭行為的損害。
如何強化反壟斷?
第一,加強監管。當前,在數字經濟中,存在互聯網企業巨頭通過大數據對消費者進行“價格歧視”的現象,這在傳統的監管中難以找到壟斷處罰依據。在新經濟新業態發展的背景下,如何完善監管是一個重要課題。
中國人民大學競爭法研究所執行所長、法學院教授楊東認為,一方面,需要重構數字經濟理論和規制體系,形成反不正當競爭、電子商務、反壟斷等領域分層次的數字經濟競爭法體系,重構相關市場界定分析框架;另一方面,構建技術驅動型執法體系和司法體系,強化事前事中監管,弱化事后處罰措施,助力增強我國數字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從目前來看,我國應當加速《反壟斷法》的修訂進程,從法律層面對實踐中的熱點問題進行回應,改進此前反壟斷法在威懾力等方面的缺憾。主管部門、執法機構以及司法機關也應進一步完善反壟斷配套規范體系,明確執法方向,強化執法力度。進一步加強對政府行為的公平競爭審查,規制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市場競爭的行為。
此外,由于大量互聯網行業是上市公司,因此需要反壟斷執法機構提高執法透明度,及時披露相關信息。例如,根據舉報摸排、核實案源線索、正式立案調查、現場突擊檢查、召開聽證會、就整改措施征求意見等,都應及時披露。如此,便于被調查企業及時向資本市場說明反壟斷風險和個案進度,從而借助資本市場的壓力促使相關企業配合調查、依法申辯。
同時,應當擴大當前的反壟斷執法隊伍,提高效能,并且動員縣市層級的市場監督管理局積極排查本地傳統行業和互聯網行業反壟斷案件的案源線索,協助上級進行調查,避免因互聯網行業強化反壟斷執法,弱化了傳統行業的反壟斷執法。
第二,鼓勵企業創新。近段時間,互聯網企業以團購模式進入社區菜場,成為各方熱議的話題。雖說互聯網企業進入菜場屬于市場行為,本身并不違法,但要反對互聯網企業以低于成本的不合理價格進行不正當競爭,打擊競爭對手以取得壟斷地位,然后實行壟斷價格的行為。
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表示,要鼓勵企業創新,不應反對企業利用技術創新通過正當競爭獲取的市場地位,但要反對利用壟斷的市場地位侵犯中小企業和民眾合法權益的壟斷行為,以更好引導企業將更多資源聚焦在各行各業的創新上,為社會創造財富,便利民眾生活。
企業現在要做的,應該是將更多資源用于技術革新、質量改進、服務提升和模式創新,通過公平有序的競爭,充分發揮平臺經濟高效匹配供需、降低交易成本、發展潛在市場的作用,推動資源配置優化、技術進步、效率提升,使全社會能夠共享平臺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成果,實現平臺經濟、實體經濟和諧共生與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