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8月在安徽考察時指出:“要把防止因疫因災致貧返貧擺在突出位置,堅持精準扶貧,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币蛞咔橹仑毞地毷敲撠毠允展僦H需要重視的突出問題,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如何積極穩妥推進脫貧攻堅各項重點工作,分類施策防止致貧返貧?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加強動態監測。疫情發生以來,國務院扶貧辦根據各地疫情發展的情況,對疫情比較輕的農村地區,要求駐村工作隊及時返回村里開展排查工作,對存在因疫、因災等返貧致貧風險的貧困戶、邊緣戶,一對一進行動態監測,發現一戶、錄入一戶、幫扶一戶。
第二,強化政策供給。今年,黨和國家在針對疫情影響方面出臺的政策是非常多的。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先后出臺了40多項政策文件,應對疫情災情影響。這些文件從資金支持、產業就業、消費扶貧、金融扶貧、臨時救助等方面都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比如說,允許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統籌支持邊緣人口扶貧小額信貸貼息、技能培訓等,這是今年財政扶貧資金在使用方面的一個突破。比如,允許調整脫貧攻堅項目庫優先支持因災返貧致貧的項目。還比如,會同銀保監會延長了因疫情影響到期的扶貧小額信貸的還款期限。同時,對那些因為疫情特別是災情損失比較大、生活陷入困難的農戶,以及農村的特殊困難群體,及時落實應急救助、過渡期的生活救助、臨時生活困難救助等各方面的措施,確保這些貧困群眾生活有保障。
第三,化解返貧致貧的風險。對受疫情、災情影響的貧困群眾面臨的“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因地制宜、因戶施策,一對一幫扶,化解返貧致貧的風險。據國務院扶貧辦統計,這次疫情主要發生在城市地區,對廣大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的影響不是特別大,累計有828例貧困人口感染了新冠肺炎,各地都及時實施了救治,落實了救助幫扶。為做好應對疫情、化解返貧致貧風險,加大了貧困地區教育扶貧力度,開展遠程教育服務,保證貧困家庭的孩子在疫情期間也能上課,也能接受教育。同時,對因洪澇災害造成貧困群眾飲水、住房等方面的問題,及時落實臨時供水和安全住房保障有關措施。支持和推動脫貧攻堅項目建設盡早開工復工,點對點加大勞務輸送,組織貧困勞動力盡快返崗復工。
此外,有專家認為,在疫情常態化防控下,應加強脫貧攻堅長效機制建設的相關政策措施,加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產業扶貧等力度。具體有以下幾點。
第一,強化產業扶貧,保障農業生產。
產業扶貧是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必須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筑牢貧困戶穩定脫貧的產業基礎,促進扶貧產業持續發展。
首先,支持扶貧產業恢復生產。加大產業扶貧力度,積極保障貧困地區生產資料、種苗農資等的供應,做好疫情期間相關涉農企業的復工復產,確保農資質量可靠、市場穩定和運輸順暢。
其次,因地制宜拓展產業扶貧鏈。強化政策保障,按照“縣有主導產業、鎮有產業基地、村有合作組織、戶有脫貧項目”的思路,立足貧困地區的資源稟賦因地制宜規劃發展特色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幫助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脫貧致富。一方面要支持骨干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在產業發展中發揮帶頭作用,運用“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農戶”等模式,建立有效利益聯結機制,提升農戶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要支持貧困地區建設扶貧車間等,將生鮮農產品就地初加工或精深加工發展成為新的支柱產業、富民產業。此外,應著眼于推動農村綠色發展,助推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基地、“三品一標”農產品品牌建設。
最后,提供科學精準的產業服務和指導。為有效避免人群聚集造成疫情交叉感染,利用信息化手段為貧困農戶提供實用有效的技能培訓和農技指導,使疫情期間田間管理不放松,農產品品質不降,產量不減,確保農業生產順利進行。
第二,強化消費扶貧,促進產銷對接。
消費扶貧旨在擴大社會各界對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的消費,能有效避免福利陷阱、養懶漢等負面效應,調動貧困農戶通過自身努力實現脫貧致富的積極性主動性。
針對因疫情影響導致的農產品尤其是扶貧產品的滯銷難題。一方面,做好線下產銷對接,對貧困地區滯銷農特產品開展摸底排查,開通產銷對接專欄,組織協調大型采購商和電商平臺開展“線上線下”“一對一”產銷對接。
另一方面,加大線上銷售力度。整合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農產品供應鏈體系,鼓勵承辦企業免費為貧困戶提供包裝、加工、預冷、配送等服務。支持電商企業通過扶貧頻道、扶貧專區、直播帶貨等多種渠道提供流量支持,開通綠色通道。組織郵政、快遞企業通過自有電商平臺銷售貧困地區農特產品。
第三,強化就業扶貧,拓寬就業渠道。
就業是民生之本,疫情防控形勢下,加大就業扶貧政策支持力度,能確保貧困群眾穩定就業,有效防止因疫致貧返貧。
在強化就業扶貧方面,首先,要優先支持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有序轉移就業。在企業復工復產、重大項目開工、物流體系建設等方面優先組織和使用貧困勞動力,鼓勵企業更多招用貧困地區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人員;加強與對口幫扶城市和原就業企業的溝通聯系,掌握企業用工需求情況,優先組織貧困勞動力分批、有序、錯峰返程返崗和外出務工,提供點對點的“一站式”直達運輸服務和旅客聯程運輸,提升勞務對接和轉移輸出水平,努力降低疫情帶來的損失。
其次,幫助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大力推進就業扶貧車間建設,引導和鼓勵縣域勞動密集型企業、新型農民合作社、經濟能人利用鄉村集體閑置土地、房屋等創辦就業“扶貧車間”,吸納不能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就業。大力開發與疫情防控有關的臨時公益崗位,并開發在農產品采摘、分揀、裝卸、運輸等環節的臨時特崗,優先選聘受疫情影響的貧困家庭勞動力。對無法消化的不能外出務工貧困農戶,及時落實兜底保障等幫扶措施,確保其基本生活不受影響。
第四,強化金融扶貧,解決資金難題。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是支持脫貧攻堅和服務鄉村振興的生力軍。疫情期間,要將金融扶貧和疫情防控政策有效結合,不斷加大精準施策力度,拓展深化普惠金融措施,為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貢獻金融力量。
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12月2日表示,通過“加強動態監測”“強化政策供給”等工作的開展,現在看,疫情和災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已經的到有效克服,從各地反饋的情況,沒有出現因疫因災返貧致貧的問題。我們也會進一步進行加強跟蹤監控,確保今年的脫貧攻堅任務能圓滿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