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12月3日召開會議,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習近平總書記主持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經過8年持續奮斗,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一、安徽省阜南:持續推進扶貧產業發展壯大
根據黨中央統一部署,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定點扶貧安徽省阜南縣,阜南縣存在缺乏優勢產業、優質產品、銷售渠道等瓶頸制約。針對這些困難,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以“三個一批”為抓手,著力破解制約消費扶貧的難點、痛點、堵點。
一是援建一批扶貧企業。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投資500萬元無償為阜南縣援建5個單體面積為1000平方米的扶貧車間,為致富帶頭人搭建農產品初加工、柳編工藝品、食品生產、電子產品等創業平臺。
二是扶持一批扶貧企業。支持示范企業中化農業公司創建阜南好糧油直營店,嚴格篩選進店農副產品,建立不合格退出機制,注重質量把控和產品包裝,把當地優質的“好糧油”產品供貨給全國各地。同時,創建農產品全程質量溯源體系,通過掃描溯源碼即可獲知產品上市日期和來自哪家農民合作社等基本信息。
三是改造一批扶貧企業。引導安徽神州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立扶貧帶貧機制,承接貧困地區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日常運營,并與京東集團合作創辦阜南扶貧館,通過線上帶動一批縣域扶貧企業高質量供貨、高標準驗貨、高效率發貨,確保農產品綠色、優質,提高了產品市場競爭力。
此外,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積極拓展以糧油產品為主導的產銷對接渠道。通過舉辦首屆全國貧困地區優質特色糧油產品展銷會、開展阜南好糧油進北京產銷對接活動、拓展網絡銷售渠道等措施使優質的農產品逐步走出大山村融入大市場。
二、貴州省印江縣:多措并舉保障貧困勞動力就業
2020年,貴州省印江縣在木黃鎮開展以工代賑鞏固脫貧成果銜接鄉村振興試點,積極探索“產業發展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勞務報酬發放+資產折股量化分紅+就業技能培訓”的賑濟新模式,堅持以“三補齊”為抓手,推動產業鏈條加快延伸: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以800萬元以工代賑試點項目資金為牽引,自籌資金163萬元,通過雇傭當地勞動力,平整土地,新建生產便道等措施,改善了項目區農業生產條件,夯實了農業發展基礎。
補齊集體收入短板。將以工代賑投入形成的資產折股量化到村集體組織,并參股到項目運營企業中,建立起“企業+村集體+農戶”的利益聯結模式,實行按股分紅,有效扶持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并對以工代賑項目區有意愿發展食用菌的建檔立卡戶,積極給予政策支持,建檔立卡戶到項目區種植食用菌,實現產業增收致富。
補齊產業發展短板。試點項目進一步完善了當地農業基礎設施,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為產業結構優化、產業鏈條延伸、產品附加值提升打下了堅實基礎,有力推動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雙增”目標的實現。例如同發生態農業將廢棄菌棒加工成為培育雙孢菇的營養料,又將營養料加工產生的廢料加工為果蔬肥料,既帶動經果林、蔬菜產業的發展,又有效解決了污染問題,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推動了食用菌產業全產業鏈發展。
三、甘肅?。涸鷮嵶龊靡椎胤鲐毎徇w后續幫扶
易地扶貧搬遷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問題的根本之策,必須加強對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的落實。
“十三五”期間,甘肅49.9萬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擺脫貧困。甘肅依托搬遷安置點及周邊自然資源稟賦,積極培育和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光伏扶貧、鄉村旅游業、家庭手工業、農村電商等,推動產業增產增收和提質增效。并按照“一戶一策”要求,對有輸轉就業需求的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對有創業意愿的開展產業經營、商業營銷等創業培訓,不斷提升搬遷群眾的“造血功能”。
對行政村內安置從事種養業的搬遷群眾,甘肅以“三變”改革為主攻方向,探索“政府投資、集體所有、主體經營、帶動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開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
對利用國有農林場等整鄉大規模集中安置的搬遷群眾,甘肅大力推進“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帶動搬遷群眾在產業鏈上增加收入。
此外,針對搬遷群眾搬出后,原村“管不到”、現居住地“無法管”的盲點問題,甘肅采取“群眾搬遷到哪里,黨的組織和服務就跟進到哪里”的辦法,通過單獨、聯合組建黨組織和結對共建等方式,在安置區建立基層黨組織和社區管理機構。甘肅依托社區服務機構大力組織開展戶籍管理、教育、民政、就業、法律咨詢等一站式便民服務,確保搬遷群眾遇事有人管、困難有人幫、訴求有回應。同時,在安置區以創建和諧社區、文明家庭等為切入點,定期舉辦“講村史、談變化、頌黨恩”大討論等教育引導活動,不斷豐富搬遷群眾的文化生活,提升搬遷群眾的歸屬感、認同感和幸福感。
四、甘肅?。荷钊腴_展消費扶貧行動
消費扶貧是連接貧困地區群眾和消費者的一座橋梁,是扶貧長效機制建設的重要一環。甘肅省多措并舉,打造消費扶貧“新樣板”,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五進”活動:
在進機關方面,甘肅省指導121家歸口單位主動采購幫扶縣特色農產品,幫扶責任人開展熟人銷售,向朋友圈、親朋好友、機關同事推薦農產品。在進學校方面,省教育廳搭建甘肅省農校對接電子平臺,開設農校對接蘭州牛肉面和貧困縣特色美食示范窗口。在進醫院方面,省衛健委制定《省級衛生健康行業消費扶貧計劃》,推進中醫藥消費扶貧等工作,號召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與貧困地區建立定向采購合作關系,衛生系統食堂、餐廳優先采購貧困村農副產品。在進企業方面,省政府國資委積極搭建促銷平臺,加強對歸口管理企業幫扶地區扶貧產品宣傳推介,組織扶貧產品展銷推介會。在進部隊方面,省農墾集團建設甘肅軍民融合食品保障平臺,力促貧困地區農產品進駐部隊、學校、行政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綜合零售超市和批發市場。
此外,各有關部門著力強化“向供給要需求”的消費理念,努力推動甘肅貧困地區農產品供給由粗放的原生態轉變為健康、綠色、高品質的精細型產品,認知度和美譽度明顯提升,“甘味”品牌成為促進消費扶貧的一大動能所在,漸入“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環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