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云南、貴州等11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21%。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
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要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據了解,這是4年多的時間內,習近平總書記第三次召開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相關的座談會,之前的兩次分別是2016年在長江上游的重慶、2018年在長江中游的武漢。
那么,如何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首先,要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長江經濟帶環境治理關鍵在于協同推進,要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協同保護體制機制。為此,必須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和壁壘,加快形成生態環境聯防聯治、流域管理統籌協調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其次,要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一方面,要堅持上中下游協同聯動,將需求牽引和供給創造有機結合,構建統一開放有序的運輸市場。另一方面,統籌沿海沿江沿邊和內陸開放,加快培育更多內陸開放高地,實現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相融合。沿江省市要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找準各自定位,主動向全球開放市場。比如,上海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乃至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龍頭,應更好落實國家戰略,率先探索推進暢通國內大循環的有效途徑。
再次,要使長江經濟帶成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第一,要勇于創新,堅持把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聚焦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創新,加緊布局、加快突破,全力攻克核心技術,不斷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水平。第二,突出特色產業、發揮區位優勢。引導企業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參與跨區域合作,發揮協同聯動的整體優勢,共同推進補鏈、延鏈、強鏈,提升產業層次。第三,不斷優化人才政策、創新機制。長江經濟帶沿岸集聚了大批高校、院所、企業,要精準鎖定全產業鏈人才,推動院校地企有效合作,建立促進產學研有效銜接、跨區域通力合作的體制機制,推動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實驗室建設,激發各類主體活力。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已融入長江經濟帶沿線11個省市的政策制定、執行等全過程,伴隨各項體制機制的不斷健全完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的協同一體化建設進程將顯著加快,成為新的高質量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