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11月23日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發展論壇”發布?!秷蟾妗凤@示: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實現對832個貧困縣全覆蓋,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由2014年的1800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7萬億元,規模擴大了8.4倍,網絡扶貧成果顯著。
作為依托于互聯網和信息化進行扶貧的一種形式,網絡扶貧是脫貧攻堅大格局的重要組成,是助力精準脫貧的重要手段。據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的《網絡扶貧行動計劃》,網絡扶貧包括網絡覆蓋工程、農村電商工程、網絡扶智工程、信息服務工程、網絡公益工程五類。具體包括哪些內容,下一步又將如何發力?我們一起來看看。
第一,“通信+互聯網”夯實發展基礎。
近年來,各地積極支持貧困地區網絡建設。報告顯示,貧困地區網絡覆蓋目標提前超額完成,貧困村通光纖比例由實施電信普遍服務之前不到70%提高到98%。已經逐漸建立起網絡扶貧信息服務體系,實現了網絡覆蓋、信息覆蓋、服務覆蓋。
未來,各地在確保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礎上,應繼續深化網絡覆蓋,進一步夯實4G和光纖網絡基礎,并逐步探索在農村地區開展5G網絡建設,不斷提升農村及偏遠貧困地區信息基礎設施的水平;完善網絡扶貧程序等研發應用,用好網絡提速降費政策,加大信息惠民力度;全面推動數字鄉村建設,充分釋放數字紅利,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的數字化轉型,持續帶動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致富。
第二,“電商+扶貧” 激活消費市場。
近年來,“直播+電商”等扶貧新業態向農村地區的延伸,在減少中間環節、促進產品銷售,把貧困地區的農產品賣出來、賣出好價錢等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拉動了消費市場的增長。在網絡扶貧過程中,各大電商企業積極參與,將小農戶與大市場連接,為農產品打開線上銷路,有力促進了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的規范化、品牌化建設。我國的網信企業、社會組織與未摘帽貧困縣達成網絡扶貧結對幫扶項目,涵蓋網絡覆蓋、農特產品在線銷售、電商培訓等方面,持續增強貧困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此外,各地通過發展貧困地區的電子商務,建立電商產業園、電商創業孵化基地,對接電商大市場,帶動農民就業創業、貧困戶脫貧致富。
但也要看到,電商作為新生事物,在農村發展還存在不少短板,比如,一些偏遠地區存在網絡、物流“最后一公里”難題,電商人才缺乏,等等。為此,要加快農村物流網點建設,讓“送進來”更容易,“運出去”更暢通;開展電商技能知識培訓,培育知識型“新農人”;加強品牌培育,因地制宜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綠色農業等長效扶貧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互聯網“新動能”
第三,“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優化資源配置,化解民生難題。
近年來,各地探索“互聯網+教育扶貧”新思路,縮小城鄉教育資源差距,切斷貧困代際傳遞,促進教育公平。目前,我國網絡扶智工程成效明顯,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互聯網接入率從2016年年底的79.2%上升到2020年8月的98.7%?;ヂ摼W為農村及偏遠地區中小學生提供普惠性、個性化、智能化學習資源,使山里的孩子也可以聽名師講課、接受更好的教育。下一步,要以“精準”的模式,有的放矢地找準薄弱環節及其癥結,提高教育扶貧效率,針對教育貧困群體內部多樣化的學習訴求,提供更加靈活、多樣的公共教育服務,還要精準補充貧困地區師資隊伍,全面提升師資隊伍質量。
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當下我國社會治理難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一直是脫貧目標下的一道難題,而“互聯網+醫療健康”為杜絕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打開了一個新“窗口”。目前,我國網絡扶貧信息服務體系基本建立,遠程醫療實現國家級貧困縣縣級醫院全覆蓋,全國行政村基礎金融服務覆蓋率達99.2%。一些地方利用“互聯網+醫療健康”探索健康扶貧新模式,將人才下沉到基層,小病留在基層看,將疑難雜癥及危重患者上轉,形成“基層首診、疑難上轉、康復回家”的醫療模式,實現互聯網與健康扶貧相結合,讓貧困對象住院、報銷及補償領取更加方便。下一步,要加快搭建功能齊全的在線醫療資源共享平臺,增加網上醫療資源的供給。此外還要加強互聯網醫療知識的傳播,利用互聯網平臺開設多種與醫療健康相關的課程,讓醫療工作者能夠得到更多的培訓和交流探討的機會,通過廣泛借鑒國內外互聯網醫療的成功經驗,不斷提升醫療工作者專業知識的儲備和實際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