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日照遍了東方,自由之神在縱情歌唱,看吧,千山萬壑,鐵壁銅墻,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1938年7月,一首《在太行山上》傳遍大后方及各敵后抗日根據地,鼓舞和激勵著千千萬萬的抗日民眾奔赴戰場。
今天帶來的這部小說《太行人家》,描寫的故事就在山西這片古老而厚重的熱土上展開。在這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山西人民,同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者展開了英勇頑強、堅韌不屈的斗爭。
李德來、耿金鎖、如福爺、舟大叔、舟大嬸以及吳志華爹娘……這些都是小說里塑造的老一輩農民大義凜然的光輝形象。這些農民通過親身經歷,從斗爭實踐中認識到,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發展并不斷壯大人民武裝力量,建立起穩固的抗日根據地,才能與敵人展開斗爭,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書中描寫了朱德總司令在太行山斗爭期間的事跡。從1937年9月東渡黃河開赴山西抗日前線,到1940年春離開山西返回延安,總司令在太行山地區領導華北抗戰近3年。作者沒有正面描寫總司令如何運籌帷幄、決勝疆場,只著重寫了農民眼中的總司令。他和普通戰士一樣的衣食住行,他親手給傷員敷藥包扎傷口,親手給窮苦孩子釘鞋補襪,親自與農民徹夜長談家長里短,他把老百姓失蹤的親人常掛心上,到處尋找探訪。所以王家峪的村民們都親切地叫他“老八路”,孩子們都親昵地喚他“八路好爺爺”。通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作者把人民的總司令寫得栩栩如生,樸實可敬。這種生活化、人情化的描述,展現了共產黨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之中,黨和人民魚水情,是戰勝一切困難、取得斗爭勝利的法寶。
本書的作者孟皋卿,是太行農民的兒子,以其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寫實風格寫就了《太行人家》。大歷史格局與現實的細膩融為一體,讀來引人入勝。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讓我們銘記歷史,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發揚偉大的抗戰精神,更加眾志成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