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戰題材小說叢書”系列節目的第一期,我們為您推薦一部影響了整整幾代人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
小說中的故事從1931年日本侵華時的“九一八”事變跨越到1935年“一二九”學生運動時期。主人公林道靜為抗婚離家出走,踏上流亡之路,然而殘酷的現實一次次使她的希望破滅。直到結識了共產黨人盧嘉川,她開始接觸到革命思想,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在革命者的指引下,她一步步克服軟弱,最終成為一名成熟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作品描述了為民族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千千萬萬的愛國青年,用滿腔的熱血譜寫了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這讓小說包含了廣闊、豐富的時代內涵。
《青春之歌》從醞釀到完成,作者楊沫花了6年時間。1936年,楊沫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七七事變之后,她在冀中一帶參加抗日戰爭。在那里,干部傷亡率非常高,許多與楊沫有著深厚友誼的戰友,三兩天前還在一起工作、談笑,忽然就犧牲了,小說中的人物“許寧”的原型,就是楊沫的朋友、抗日英烈許晴。烈士們為國家和民族舍生取義的精神,使楊沫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沖動,渴望把烈士們的豐碑搬到廣大群眾面前。
這本小說出版后很快成為暢銷書,截至2017年,《青春之歌》累計發行超過1000萬冊。青年學生、工人、農民、知識女性都是它的忠實讀者。連鄧穎超也給楊沫寫信:“《青春之歌》電影我看過不止一次,小說也看到‘忘食’”……
今天,“青春之歌”四個字,已經有了新的含義??倳浽o“90后”黨員回信,勉勵廣大青年不懼風雨勇挑重擔,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更該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不忘跟黨走初心,牢記新時代使命,將個人的發展與社會主義理想結合起來,續寫青春之歌。
(來源:中國政策研究網)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