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前所未有的高度。2020年上半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陜西、山西、寧夏4次考察,一個鮮明的主題貫穿其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在安吉縣余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2017年10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被寫進黨的十九大報告。
2020年3月再訪余村,習近平動情地說,時間如梭,當年的情形歷歷在目,這次來看 完全不一樣了,美麗鄉村建設在余村變成了現實。在浙江,習近平勉勵大家“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在陜西,他告誡要“當好秦嶺生態衛士,決不能重蹈覆轍”;在山西,他強調“正確的就要堅持下去,久久為功,不要反復、不要折騰,爭取早日蹚出一條轉型發展的新路子”;在寧夏,他強調“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在他心中,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作為一個系統全面的理論體系,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內涵豐富,深刻回答了“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的問題。
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人大貴州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中指出:“為什么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魚逐水草而居,鳥擇良木而棲’……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彼磸蛷娬{:“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strong>
“還老百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2018年,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了系統部署和安排。他說,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制度創新,強化制度執行,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總書記還強調,綠色發展是解決污染問題根本之策。重點是調整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布局,調整區域流域產業布局,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
2020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美好家園,民之所望,讓我們為建成一個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的美麗中國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