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從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中,我們已經了解了“三大攻堅戰”牽涉到經濟、社會、生態領域,直接決定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水平和質量。
那么,打好“三大攻堅戰”有什么重要意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我們先來說說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在中國經濟面臨的各類風險中,金融風險尤為突出。比如影子銀行、房地產泡沫、國有企業高杠桿、地方政府債務等等,如果沒有相應的防范和化解措施,就有可能發生系統性、顛覆性危機,直接威脅到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這一重大判斷明確,防范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安全的根本目的,就是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傮w看,我國金融形勢是好的,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金融領域尚處在風險易發高發期,在國內外多重因素壓力下,風險點多面廣,而且呈現隱蔽性、復雜性、傳染性等特點,結構失衡問題比較突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才能為發展邁向更高質量提供更強保障和支撐。
我們再來看看精準脫貧。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最關注的工作之一就是貧困人口脫貧,對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傾注了大量心血,給予了高度重視。每到一個地方調研,總書記都要到貧困村和貧困戶了解情況。這幾年,全國11個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總書記都走到了。他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精準脫貧事關數千萬群眾基本生活,如果貧困問題沒有解決,就不能說實現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將會帶來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大調整,對于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提升勞動力素質、促進經濟結構轉型、推動實現平衡而充分的發展等都具有深遠意義。
最后,來看污染防治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十分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多次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實現騰飛,但毋庸諱言,快速發展過程中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的粗放發展,給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影響,一些地方藍天難見、綠水難見、土壤也遭到污染。藍天、碧水、凈土,是人們對生態環境的美好追求,綠色發展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安居樂業、碧水藍天、清新空氣、資產安全……一樁樁、一件件,都寄托著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打好三大攻堅戰,既關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又關乎百姓千家萬戶福祉,意義重大而深遠!